[RSS订阅] | 网站地图
您的位置范文大全>党建写作>心得体会>范文正文:市委党校中青班井冈山党性锻炼心得汇报_毛泽东,井冈山精神,革命,党性,红军

市委党校中青班井冈山党性锻炼心得汇报_毛泽东,井冈山精神,革命,党性,红军

2012-6-4 14:26:21 来源:范文网 【 】 阅读次数:

导语:2010年10月25日至27日,Xx市委党校第41期中青班师生一行到井冈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党性锻炼,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,但是感触很多,感悟很多。井冈山之行锤炼了党性、纯洁了心灵、坚定了信念、留在心底,永不磨灭。

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:


10月25日朝晨,市委党校第41期中青班师生一行50余人,怀着虔诚的心情,前住井冈山——中国革命的摇篮进行党性熬炼。固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候,但在井冈山期间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思,却给我留下了不可消失的记忆,让我时候感觉到一种心灵的震动。这是一场魂魄的浸礼,这是一次思维的升华!留下的几点心得领会,以大略笔墨记叙之。

1、瞻仰革命烈士陵寝的感悟

巍巍挺立的松柏,密密层层的细雨,恰好平增了几分“金风抽丰秋雨愁煞人”的庄严明穆。身着联合的赤军打扮,任由雨水冲刷着面貌,我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寝缓缓的拾阶而上,来到烈士怀念堂前,重温了入党誓词,并向革命先烈们敬献了花圈。这里长眠着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的数万名先烈,留下姓名的烈士是15744人,但是无名英烈却多达48000余人!我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,一边思路万千,好像又回到了那烽火连绵、勇敢卓绝的赤色光阴。在“敌军包围万千重,我自巍然不动”的艰巨窘境下,是甚么气力在赞成着这些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、激昂赴死呢?他们每个人的生命好像是如此的转瞬,还没来得及体验糊口生涯的滋味,乃至还未品味到爱情的芬芳,就如此仓促的、含笑的献出了本身宝贵的生命。我站在怀念堂前,久久深思。是的,是倾覆旧全国,建立新社会的宏大抱负,是为了共产主义捐躯一切的刚强决议信念,成绩了赤军兵士们不屈不挠的思维动力和精神源泉。他们固然早已长眠,但他们为了抱负决议信念而勇敢献身的精神永放光亮,万古长青!正所谓古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我们本日的快乐糊口生涯都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,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,作为年青一代党员干部更应当倍加爱惜,为故国的繁华昌盛贡献本身的微薄之力。

2、观光茅坪八角楼的领会

我们来到茅坪,观光了环球驰名的八角楼故居。在百姓党当局对井冈山进行周到封闭的环境下,根据地所需的打扮、弹药、柴米油盐都产生了紧张的坚苦,加上军事上的屡次“合剿”和“进剿”,使工农赤军面对空前严峻的局势。这个时候,有人发起了“红旗还能打多久”的疑问。就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,毛泽东写下了《中国的赤色政权为甚么能够存在》和《井冈山的斗争》两篇光亮著作,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,发起了“工农武装分裂”的光亮思维。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夜晚里照亮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门路。毛泽东用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质朴真谛,刚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抱负决议信念,最终指导中国革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外一个成功。在我们社会主义当代化构筑已经获得庞大成绩的本日,也是在我们改革开放进入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候,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,面对海内各种矛盾凸显的转型坚苦,全党上下应当做到“上下用心,其利断金”。要像革命进步那样具有刚强的决议信念,不猜疑、不摆荡,艰巨摸索,刚强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门路的决议信念,坚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门路一百年不摆荡,连续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奇迹成长的新场面,为兑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而不懈搏斗。

3、重走朱毛挑粮小道的思虑

朱毛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的黄洋界下面,是昔时赤军从宁冈挑粮上山门路的一小段,全程约3100米。路为波折巷子,凹凸不平。在毛泽东、朱德亲身带领下,赤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,办理了给养题目。如今我们重走这段凹凸的山路,恰是要切身材验革命进步的精良风格,感悟赤色政权的来之不容易。在山路上爬行的时候,我记起了小时候的一篇课文《朱德的扁担》。当时,尽管军务忙碌,年龄较大,但朱德仍然坚定亲身参加挑粮上山。兵士们看着特别心疼,两次偷偷地将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,但朱德反复又将扁担找了出来,并用毛笔写下“朱德的扁担”五个字,朱德用这条扁担一贯坚定到挑粮任务结束。恰是在当时这类官兵同等,上下齐心的革命氛围中,工农赤军才华齐心合力,众擎易举,毁坏了仇人剿除革命气力的诡计。时至本日,党内少数带领干部特别是个别高级干部崇奉迷失,企图享乐,离开大众,好大喜功,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卑劣的感化,对这类党的奇迹的害群之马,必须坚定拔除之!由此及彼,前苏联履行多年的党内特供轨制,并渐渐构成一个巨大的“特权阶层”,紧张离开了大众,落空了平凡大家对在朝党的赞成,最终导致苏联崩溃。以史为鉴,察古知今,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深思。

4、与赤色后代漫谈交换的检讨

在井冈山期间,上级安排了袁文才、王佐、曾志这三位革命进步的嫡派后人与我们漫谈交换。当石金龙同志讲到他的奶奶曾志的故事时,我不由几度堕泪。这位井冈山期间的老赤军女兵士,其后位居中组部副部长时,当她的嫡亲孙子石金龙到北京与奶奶进行团聚,期近将离京的那个晚上,石金龙嗫嚅着发起办理百口几口人的农转非指标要求,这位古怪的老太太竟然根本就异国救助!回想到八十年代,多少略微有权有势的人们,将家里的七大姑,八大姨安排得那么“到位”啊!其后,曾志自动发起将石金龙的女儿带到北京读书培养时,这个本来已考上中专、立刻可以跳出农门吃上国度粮的女士,竟然被她的太奶奶送到了北京的一所民办黉舍就读,由此走上了一条我们本日看来系统体例外的人生门路。时至本日,石金龙的女儿仍在深圳一家公司打工,而石金龙的儿子在驻港步队当兵四年改行回乡后,也只是在某单位混着一份临聘制的司机差事。要知道,曾志不可是一名年高德劭的老革命,她的丈夫更是时任中共中间政治局常委——排名第四的陶铸啊!可是,身居高位如此,却毫不以机谋私,这类用心为公的崇高地步,怎能不叫我们身边的某些党员干部汗颜!胡锦涛同志强调,要出力在带领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建立法律眼古大家划一,轨制面前目今异国特权,轨制束厄狭隘异国例外的意识。某些带领干部特权思维捣蛋,私心邪念过量,这不但紧张地毁坏了轨制的严明性,也是对法律或轨制刚正性的鄙视和挑衅,迫害了本身,也紧张侵害了党和当局的形象。这对我们党发起的构建和谐社会,又是一种如何的风险?正所谓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也。此次漫谈交换,对我而言,实在是震耳发馈,感化深远。



本页地址:http://www.fanve.com/dangjianxiezuo/xindetihui/29610_6.html

Tags:毛泽东   井冈山精神   革命   党性   红军  
编辑:范文大全
相关范文列表